号: 003187480/202112-00031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1-12-17 发布日期: 2021-12-17 15:15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对市人大第83号议案的答复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对市人大第83号议案的答复

来源: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12-17 15:15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21

《关于搞好我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的议案我们已收悉,此建议非常必要也很重要,契合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管理,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发展,取得明显效果。根据你的提案的内容,我们将加强对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制定详细规划和管理体系,现就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现回复如下:

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1.加强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砀山县、泗县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并投入使用,完成市美术馆和萧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主体工程建设,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76个、电子农家书屋1204个,基本建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市县区全覆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100%,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7.9%,全面超过我省规定的95%的工作目标。

2.不断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升级。通过各类争创活动,目前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泗县图书馆、泗县文化馆、灵璧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砀山县图书馆、文化馆,埇桥区图书馆、文化馆,萧县文化馆、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砀山县新建成的图书馆、博物馆符合国家一级馆标准;萧县即将开放的“四馆工程”(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2020年,市县6家文化馆积极参加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各文化馆严格对照评估标准,真抓实干以评促建,于11月15日前,通过“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系统”完成数据录入和审核。

3.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总分馆建设,市图书馆在宿州城区建成分馆11个,借阅点24个。各县区建成县级图书馆总馆5个,乡镇(街道)分馆105个,村(社区)服务点1204个;建成县级文化馆总馆5个,乡镇(街道)分馆110个,村(社区)服务点1329个。

二、多渠道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1.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120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在全市1204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文化信息共享、“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配置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6300余场、举办体育活动21000多场。在全省文化惠民工程年度考核中,我市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8年我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在第三方评估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2019年在全省文化民生工程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我市位居第三名。

2.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惠民人次达3000余万人。一是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平台,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乡村春晚活动,累计组织开展乡村春晚活动330余场,惠及群众近120万人。2018年——2020年,我市泗县文化馆、灵璧县文化馆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春晚优秀组织单位,其中灵璧县文化馆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当选;砀山县李园新村、灵璧县郑楼村等7个村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春晚演出单位。二是充分发掘民间文化,打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泗县、砀山县、灵璧县、萧县刘套镇被评为2018—2020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萧县刘套镇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是积极组织参加群众文艺领域展演比赛。“十三五”期间获省级以上奖项42次,充分展示了我市群众文艺创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其中:2016年,男声独唱《歌唱美好乡村》荣获安徽省群星奖大赛一等奖,曲艺坠子《过生日》获得安徽省第八届曲艺节一等奖;2017年,《中国少年的向往》获得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一等奖;2018年,坠子小戏《套路》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小品大赛金奖;2019年,坠子戏《过生日》在长三角第六届“缤纷长三角·浦东北蔡杯”曲艺邀请赛中获得金奖,坠子戏《都是钱的事》在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中获得金奖。

3.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方式。一是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新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过程管控,坚持政府送菜与群众点菜相结合。在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设立征求意见箱,征求群众文化需求,积极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每年在启动展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图书配送等重点工作前,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提供送戏剧目和图书目录等,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通过把握公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切实解决目前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脱节的问题。在“送戏进万村”等农村文化活动中,每场演出由演出单位或组织单位现场填写统一制式的服务回执单,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反馈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二是针对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的特点,实现精准服务。全市公共文化场馆针对当地残疾人、妇女儿童、留守人员等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积极设立活动专区,开展专项服务。全市图书馆建立未成年人图书角、设立盲人读书点;文化馆(站)组织建立广场舞队、歌咏队等文艺团队,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博物馆组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农家书屋针对留守人员、当地农民需求,增加少儿类、农业类等图书配送份额,满足当地群众需求。三是提升数字化水平,开展线上服务。为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在开展场馆服务的同时,开启“云端”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安徽文化云”等平台,开展以网上教学培训、线上展览展示、数字阅读推广、线上讲座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公众欣赏文艺作品、学习文化活动、参与文化竞赛的热情。“十三五”时期,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共开展网络课程和网络直播等1500余场,观看人数累计超500万,宿州市民春晚、宿州市少儿春晚、宿州之夏·文化惠民消费季、宿州市广场舞大赛、非遗展演展示等文化品牌活动网上直播深受群众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