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480/202407-00010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4-07-01 发布日期: 2024-07-01 17:02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212号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的答复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212号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的答复

来源: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7-01 17:02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21


李良臣代表:

感谢对宿州非遗保护工作的关注,现就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建议的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宿州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力度。

一、宿州市非遗资源现状

截至20235月,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泗州戏、坠子戏、淮北花鼓戏、埇桥马戏、淮北梆子戏、砀山唢呐、萧县渔鼓道情、灵璧菠林喇叭、砀山四平调)、省级30项、市级91项、县区级500多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个方面;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47人,认定市级188人、县区级约600人。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做法

(一)完成我市非遗立法。市人大于2019年将非遗保护列入立法计划,按照立法程序要求,我局经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调整完善,全面梳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经验、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完成了《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的起草编制,经提交市人大通过、省人大批准,自2021121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我省为数不多实现非遗立法的地市(目前,全省仅有7个地市在市级层面出台非遗配套法规、规范性文件),翻开了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二)成立市级非遗保护中心。20237月,市级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并承担全市非遗保护工作职能,在全省走在前列;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成立县级非遗保护机构,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切实提升非遗保护队伍业务水平,在全市建成一支专业性强、持续稳定的非遗保护队伍。

(三)争取非遗补助资金。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级非遗项目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专项用于国家级项目尤其是传统戏剧节目创排展演、传业授徒等活动;获拨省级资金600多万元、市级配套约500万元,广泛用于非遗资料采集及数据库建设、非遗场馆展陈提升、传承人技艺传承培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推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全面开花。同时按照要求严格做好各级补助资金的绩效监控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评估和事后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保护传承体系。一是项目申报评定与传承人管理。近年来,指导坠子剧团张莉、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周本祥2人进入第六批国家级传承人推荐公示名单;推荐埇桥十番锣鼓等7项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完成五批次市级非遗项目评定、完成四批次市级传承人认定,第七批省级传承人推荐、第四批市级传承人认定工作也已启动;每年度完成国家级、省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督促各级传承人切实履职尽责,提升技艺水平。其中,泗州戏陈若梅获评2021年度国家级优秀传承人;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吴向东获评2022年度省十佳非遗传承人;砀山唢呐蒋法杰等15位非遗传承人获评“2023年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二是信息采录与数据库建设。2005年至今,宿州市已开展了两次非遗田野调查工作,重点对全市存续困难、生存濒危以及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挖掘,整理出版了《宿州印记》田野调查系列丛书(共分埇桥篇、泗县篇、灵璧篇、萧县篇、砀山篇五卷约150万字,是我市第一部完整汇集四县一区非遗普查成果的系列丛书)。近年来持续开展非遗项目信息采录工作,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代表性传承人的核心技艺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注重查漏补缺、理清发展脉络、分级分类整理;依托市文化馆网站,完成市级非遗数据库建设并面向公众开放,目前,已实现了对130项市级以上项目图文信息的全覆盖。三是传承基地及场馆建设。推荐获评省级非遗工坊”2家(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符离集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获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处(宿州市演艺集团、砀山县演艺有限公司,动态管理、三年一评);认定市级非遗传习基地6处,为非遗宣传展示、培训交流、传承技艺等提供了必要条件;建成市级非遗场馆2处(大运河民间艺术馆、宿州市非遗馆),用实物、图片、视频、影像等手段,全方位展示宿州的非遗种类、重点项目、保护成果,多次接待省市领导参观调研并获好评,是市民游客了解非遗的好去处。

(五)丰富宣传推广形式。一是拓展宣传渠道。用好传统媒体宣传阵地。委托宿州市广播电视台录制《点亮非遗》专题栏目21期;在数字电视开辟文旅专区,上线非遗专题视频12个;整理出版《宿州非遗集萃》、《白居易诗话宿州》等非遗读物。重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依托相约安徽·向春而行风情淮河传奇皖北等主题活动,邀请抖音、微博、今日头条、携程、同程等网络平台的自媒体达人开展采风踩线活动,通过美食探店、直播互动、景点打卡、话题营造、线上线下联动等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发布各类短视频、图文等宣传推介信息,扩大宣传面,宣传引导效果持续增强。二是打造宣传品牌。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全市已初步形成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灵璧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泗县曲艺大赛、萧县伏羊美食节、唢呐大赛、苏鲁豫皖周边地区四平调展演等系列亮点宣传品牌,激发了非遗传承活力,促进了非遗保护理念传播。近年来,围绕宣传品牌,多次成功承办国家级、省级非遗主题活动,其中,20215月、202310月举办2届中国(宿州)大运河非遗美食展,来自大运河流经沿线的62市非遗项目参与,促进了非遗文化交流,提高了宿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大量市民、游客、网友的参与。三是促进推广交流。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赴外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已连续参加6届,宿州SA汤获得中国金牌名小吃,符离集烧鸡、泗县药物布鞋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银奖、灵璧磬石雕获得铜奖)、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创产品邀请展等大型宣传推广活动;赴苏州参加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宿州馆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以非遗文创为特色,获得省文旅厅领导充分肯定和苏州市民游客的喜爱(已连续5次组团参加,主题展区多次荣获组委会最佳展示奖,推荐宿州汴河宴、扶疏宴荣获大运河美食名宴称号,多个非遗美食企业获评大运河非遗传承店铺)。

(六)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护前提下,积极组织非遗元素融入旅游发展。一是设计非遗旅游线路。结合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设计开发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其中寻味宿州非遗之旅入选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线路包括2项国家级(泗州戏、四平调)、10余项省级和若干市县级非遗项目,以特色非遗美食宿州sa汤、符离集烧鸡、萧县伏羊宴等为主线,将泗县大运河、萧县皇藏峪、砀山梨树王等景点连接起来,线路交通顺畅、点位成熟、接待条件较好,受到市场认可。二是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结合白居易、闵子骞、钟馗等非遗人物形象,开发了宿州文旅手提袋、明信片、U盘等众多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其中,宿州文旅有声明信片累计收听量近200万人次。三是培育非遗旅游体验街区。建设南翔云集文化街区(获评省级旅游商品特色街区省十佳夜游街区)、宿马园区衢坊民俗街(现为3A级旅游景区)、砀山古城(现为3A级旅游景区)、萧县龙河艺术空间等非遗旅游体验街区;支持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大型商超开展非遗主题展销活动。目前,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成果初显,已形成吃、喝、赏、玩四大特色非遗旅游系列(吃系列有:符离集烧鸡伏羊宴等,喝即是(sa),赏系列有:赏奇石钟馗画萧县书画等等,玩系列有:看大戏逛庙会听传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争取专项资金,为保护传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市财政的支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年度资金安排,推动落实县区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为非遗保护基础性工作如非遗传承人传习补助、非遗场馆免费开放、非遗资料调查与信息采录、开展宣传展示推广活动等提供保障。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区建立专门保护机构,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大力培养非遗传承和管理的各类专业人才,使之成为稳定的非遗保护队伍,切实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保护氛围。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民俗节日,组织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常态化宣传活动,并重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文化旅游主题展会等主题,承办国家、省级大型非遗展演、展示、展销活动。加大网络新兴媒体传播力度,利用抖音、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新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非遗、保护非遗、支持非遗传承发展的合力。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电话:3688003

                                                                     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6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